3137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献血后,人体有哪些机能反应?

 陈筱云

我们知道一名体重在50公斤左右的成年人,其体内血容量基本保持在35004000毫升左右,无偿献血200毫升或者400毫升后,其失血量仅占其体内全部血液的5%10% 左右。此时,机体的反应是快速补充失去的血液,至原有的相对恒定的保有容量。为了及时达到这一目标,人体神经中枢系统会积极调动相关的器官,“动员”它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血液要求恒定保有容量的任务。

1.人体组织液

无偿献血后,最先被调动参与补充血液的是人体组织液,它即时性的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或淋巴,12小时就可快速使血液恢复到相对恒定的保有容量,为后面要陆续补充进入的血细胞提供足够的空间保障。这就像是在池塘里养鱼,要有足够多的空间,才能养足够多的鱼。组织液最先补充进入了血液,此时的无偿献血者会感觉到“口渴”,这是神经中枢系统在提醒你——组织液也需要补充。所以,献血后要通过适量喝水来补充组织液。组织液的不断更新,更有利于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需要提醒的是,因创伤引起大量失血后,你的神经中枢系统同样也会告诉你很“口渴”,需要喝水。而此时的你千万不要盲目的大量饮水,因为喝进的水会很快进入血管循环,冲淡血液,增加了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在创伤处周围聚集的难度。

2.血细胞的依次补充

无偿献血或剧烈运动时,机体开启自动调节功能,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的血液会马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当血液循环系统的血充盈时,其余的血又会补充储藏回“血库”,维持动态下相对恒定的保有容量。脾脏可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加上肝脏、肺、皮肤等“血库”的贮存量,完全可以满足无偿献血200400毫升的失血量。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献血的行为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失去的血细胞很快会得到补充。如,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质12天内就可得到补充;23天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无偿献血前的水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也会在无偿献血后710天得到恢复。

即便人体没有发生无偿献血等“失血”的情况,血液中的红细胞每天也有近20亿个衰老、死亡,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血小板的寿命只有79天,白细胞寿命为714天。它们推陈出新,每天都会有新的血细胞产生,一般情况下,健康成年人每天可产生红细胞2000亿个,生成血小板1200亿个。而且人体在“失血”的刺激下,造血功能反而会提高68倍,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精神反应

有的无偿献血者,由于精神紧张,加上不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知识,会在献血前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表现为心慌、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但经医护人员对其科普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后,上列症状会逐渐消退。当然也出现过,有的人看到别人“晕”自己也跟着“晕”的情况,这些都是心理上的反应。还有的人在无意中“隐瞒”了自己在无偿献血前一天疲劳过度、睡眠不足(习惯熬夜)未进早餐(习惯性的)等行为,从而造成献血后身体不适。

因此,每一位无偿献血者一定要在献血之前详细咨询、了解相关知识,严格遵照无偿献血要求,在保证清淡饮食、不饱食、不空腹、不过度劳累,保障充足睡眠的条件下,顺利完成无偿献血的爱心奉献。(作者单位:雅安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