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4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如何让睡眠“性价比”更高?

 彭沥

有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为69小时。其中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儿童及婴幼儿需要910小时,60岁以上的老人则至少需要6小时。但为什么有些人号称“一天只需睡34个小时,就可以保持充足的精力”呢?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呢?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有些人睡得很少但能精力充沛?

1.个体差异。有研究发现,如果体内ADRB1DEC2基因发生变异的人群,每天只需睡46小时就足够了,科学上称之为“短睡者”。这类人天生就能用极少的睡眠换取极其充沛的精力。

2.合理分配时间。为何有人总是说他们每天只睡几小时,就有充足的精力以应付接下来的工作?事实上,这类人都会合理分配时间,比如在上下班的路上、工作间隙等期间,见缝插针地打个小盹。BBC的一部纪录片里有一项研究表明,普通人如果能在白天多打几个盹,即使晚上睡眠时间很短也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这里的打盹是一种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几分钟的打瞌睡,也包括几十分钟的午休。英国专家一研究表明,晚上睡眠不足时白天多打几次盹,也可使人重新充满活力。但专家建议每次打盹不应超过半小时。

事实上,午休的时间与中午的饮食相关。午餐摄入较多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面等主食后,人们就更容易犯困。相反,如果午餐摄入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后,则不容易犯困。因此,合理调整饮食也是维持精力的好方法。

另外,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在近日举办的欧洲心脏病学会2020年年会上,广州医科大学教授潘哲等分析了31万人的数据,结果表明,与不午休者相比,午休1小时以上的人群因各种原因导致死亡的概率增加了30%,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较不午休者增加了34%

值得一提的是,睡眠专家Nick Littlehales曾提出一个“90分钟为一个睡眠周期”的理论。这90分钟包括人从瞌睡到深睡眠的全过程,具体而言,每次睡眠的时长最好为90分钟的倍数,如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9小时等。通常情况下7.5小时的睡眠效果高于7小时的睡眠,因此我们每次入睡可以固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并在早上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开启闹钟。在经过几周的练习之后,你就能体会到更高性价比的睡眠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呢?

1.降低睡眠前的体温。降低体温有利于促进睡眠,可以采取睡前洗热水澡的方法来降低体温。因热水能使人的体温稍微升高,在洗完澡后,体温会慢慢降低,从而回到正常水平。另一种方法是睡前开空调,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降低体温,增强睡意。

2.固定入睡时间。尽量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睡眠,这有利于调节生物钟,能让人在固定时间增加睡意,提升睡眠质量。此外,不睡觉时尽量不要躺在床上,要建立明确的心理暗示,即床是用来睡觉的。如果睡不着就不要待在床上,尽量给自己一个躺床即入睡的暗示。

3.睡前关灯。研究表明,光线能够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有利于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关灯入睡相当必要,如果要避免早晨光线干扰,也可以拉紧窗帘入睡。

4.睡前远离手机等电子设备。无论何时,手机都是影响人们入睡的重要因素,因此,物理隔离相当重要。尽量把手机放在不能随手碰到的地方,有必要的话,可以关机之后再入睡。(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