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8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逐绿前行“碳”新路
洪雅县以“绿”为笔书写生态发展新篇章

三月春风至,植树正当时。连日来,眉山市洪雅县各界掀起义务植树热潮。中心城区,一株株树苗在志愿者劳作下“安家落户”,迎风挺立、充满生机;各镇各景区,志愿者们手拿铁锹、水桶,植树护绿,以实际行动为大地披绿、山川添彩。

其实,不只三月,不只今年。多年来,洪雅县将“植绿护绿”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爱树、植树、护树已成为全县人民的传统。一代代洪雅人接续努力,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美丽洪雅”建设,还绿于自然,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洪雅路径。

截至目前,洪雅县已获全国森林康养标准化建设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生态文明奖等国字号荣誉;挂牌成立全省首个县级森林碳汇管理局,成为省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县。

荣誉的获得,离不开“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科学实践,也离不开一代代洪雅人接续植绿护绿的艰辛努力。

植树造林

构建健康稳定生态系统

“荒山披绿装,幼苗变栋梁。”这是洪雅人的期盼。上世纪50年代,全县森林资源以天然林为主,森林面积不到50万亩,林木总蓄积量仅200万立方米,到处都是荒山秃岭。

上世纪60年代,该县积极响应“绿化祖国”号召,开始在山区大面积造林。期间,大量劳动力上山搭棚子、清林地、建苗圃、引良种、育壮苗,肩挑背磨、爬坡上坎植树造林,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成功营造人工林30万余亩。随着1998年全省落地实施天保工程,洪雅原来以伐木为生的工人,也开始转变身份,由“砍树人”逐渐变成“栽树人”“护林人”,成为绿水青山的培育者、生态家园的守护者。

林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上世纪70年代末,洪雅县在国有林场设立了全省首家林场基层林科所,主要负责杉木、柳杉良种基地建设及其他林业科研工作,并与国、省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培育品质更优良、树种更丰富的林木种子。

2009年1月,洪雅林场杉木柳杉良种基地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良种基地;2015年至2019年,基地生产的杉木、柳杉良种种子对我省林木良种推广和造林绿化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洪雅林场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和科技支撑单位的指导下,编制完成《洪雅县林场杉木柳杉良种基地发展规划(2021—2025年)》,并积极对接省农业大学林学院专家,开启洪雅杉木2代和2.5代种子园遗传评价研究工作。

几代人的接续努力,“荒山披绿装,幼苗变栋梁”的梦想成为现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70年的努力奋斗,让洪雅的荒山陡坡绿意盎然。洪雅县林业部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20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1777万立方米,并获评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绿色俨然成为该县最鲜明的特色、最闪亮的名片。

绿色宝藏

铸就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

如今,面对遍布县域的“绿色宝藏”,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洪雅县将眼光瞄向森林碳汇,大胆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寻求森林碳汇开发新突破,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

2022年,洪雅县委出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决定》,先后科学编制《洪雅县林业碳汇潜力评估报告》《洪雅县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5年)》《四川省洪雅县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制定并印发《2023年全县林业碳汇工作要点》,就森林碳汇进行创新实践,并于去年4月开启碳汇交易。

同时,基于丰富的林业资源,洪雅县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约20亿元建设玉屏山、瓦屋山森林康养基地,建立起生态培育优质、发展规划全面、投资建设多元、业态发展丰富的森林经营和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体系。期间,各类康养产品层出不穷,洪雅林场在全国率先研发“森林康养四步法”“森林康养养生套餐”“标识标牌系统”“森林康养体系建设”,并成功纳入国家森林康养教材,康养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逐绿前行景更美。洪雅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逐绿实践成果丰硕:目前已拥有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玉屏山、全国首个“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七里坪,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康养服务标准化试点柳江玉屏旅游度假区……绿色正成为该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带来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洪雅”的光明前景。(蒲训训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