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马蹄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3500亩水稻长势喜人,饱满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矗立在田间的一座智能气象农田小气候站格外显眼。
“这种小气候站,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使得我们能够提前布局病虫害预防措施,以及精准安排农田灌溉时间。”保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伍策均介绍,此气候站可监测气温、风速、雨量、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要素,能24小时不间断监测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等气象指标,还能精准洞察土壤深处的温度、湿度等变化,为田间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保和镇,这样的智能气象农田小气候站共设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晏家坝村片区和九老洞村片区。伍策均介绍,智能气象站可为保和镇的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气象服务,有效保障农田粮食生产安全。“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来临前,或者病虫害滋生初期,它能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精准传递给我们。”眼下正值水稻灌浆关键期,适宜的温度与充足的水分、养分是保障水稻丰产的关键,而智能气象站的监测数据能为田间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作为农业大镇,今年保和镇秋粮作物种植面积达9万亩,其中,水稻1.9万亩、玉米3.7万亩、大豆1.8万亩、红薯1.2万亩、土豆0.4万亩。为夯实丰收根基,保和镇以科技赋能田间管理,还组织镇农技人员组成“田保姆”小分队,在镇域内22个村的田间地头巡回开展农技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把脉问诊、研判并提出应对措施,因地因苗科学施策,提升田管科技含量。
在保和镇六石包村,村集体经济种植的500余亩水稻中,部分植株出现病虫害情况。镇农技员收到消息后迅速赶到,仔细勘查土壤和植株样本,很快“诊断”出问题,并开出“药方”。这种基于科学分析的“靶向治疗”,可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避免可能的减产损失。
“我们发现水稻有病虫害情况,第一时间告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员很快就到现场指导并给出具体处理方案。”六石包村集体经济相关负责人李腊梅说,此外,镇农技人员还经常到村指导农作物施肥、高温保苗等技术,现场答疑解惑,帮助种植大户及村民解决在农作物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精准监测到及时预警,从病虫害预防到现场把脉问诊,科技手段已贯穿保和镇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了该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为今年秋粮稳产丰收筑牢了坚实根基。(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