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3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关于成都市建设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分析与建议

■ 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组

近年来,大数据应用以其较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日益重视。在我国京津冀、贵州、广东和浙江地区,大数据产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

建设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是成都市统筹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突破口。在“六个一”大数据产业体系的支撑下,成都市将不断优化大数据发展生态环境,助力提升城市智慧治理能力。本文在调研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就成都市建设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开展分析,提出意见与建议。

成都市大数据平台现状

成都市大数据平台主要包括企业大数据平台和政务平台。其中成都大数据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双创业务开展的线上支撑平台,包括15个子系统。

数据资源丰富。截至20193月,成都市主要政务信息资源存储量达1622.7TB,政务数据灾备服务存储量达907TB。从政务云资源使用情况上看,目前成都市上云部门达96个,上云系统达782个,政务云公共应用支撑服务单位48个,服务系统76个。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共归集48个单位18.9亿条数据,覆盖人口数量达2943万。

数据共享开放深入推进。截至20193月,成都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已接入部门总数73家,累计共享数据总量约20亿条,累计共享文件总量约49.1GB,已上线信息资源目录总数约4500条,可共享信息资源占比约61.39%,可开放信息资源占比约30.17%。成都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于20185月正式上线,截至20194月已开放604个数据集,涉及60个部门约3000万条数据。

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问题

政府大数据开放共享面临一系列共性化挑战问題。一是国家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二是探索和理解数据及其产生知识的可信度问题,三是数据开放与数据利益如何平衡问题,四是帮助公众打破“数据鸿沟”的挑战问题。

而落实到成都市实际,目前全市已有的大数据平台缺乏自主创新性,大多企业采用外购方式购买大数据平台,包括购买大数据应用套件、购买大数据解决方案、购买大数据云服务,主要原因是企业发展未达到建设自身平台的能力。自建大数据平台大多基于国外开源组件进行搭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对大数据平台的发展有一定限制。

建设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的对策建议

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战略部署,成都市坚持“政务牵引、体系推进、开放共享”的发展原则,以大数据政务共享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抓手,以增强成都“五中心一枢纽”的功能为导向,以“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着力建设“西部数据之都”。

加强顶层设计。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公布开放数据许可证、公布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和使用的相关法律,推动大数据的开放,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数据资源。同时,积极制定大数据开放行动的路线,合理有序的利用数据带动经济增长、改善公共生活质量与环境。

瞄准技术前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产学研用联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成都市场规模大、应用需求旺、辐射带动强的优势,以扩大市场空间为着眼点,促进大数据企业与行业应用企业的联合创新;积极推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紧密结合,提高有效供给,发展满足行业应用实际需求的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及相关服务,促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普及使用;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信息流通体制机制,以数据汇集带动平台建设技术、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集聚。

构建开放生态系统。增加在数据管理机制、综合支撑服务、政策保障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形成成熟、有效的经验模式,优化大数据产业空间布局、完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加强大数据企业引培力度、推动大数据平台产品的自主创新。以政府采购和行业应用示范为引导,拓展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市场,支撑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推动商业数据市场化流通、促进政府数据与商业数据融合应用。

加强数据安全管控。政务大数据开放在大数据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同时会带来各种安全性问题。在数据开放之前,需要对各类政府数据的安全性进行评级,保证涉及国家安全机密等数据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威胁到国家安全或公民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