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2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构筑藏乡美丽新画卷
——乡城县脱贫攻坚纪实


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地处干热河谷地带的乡城县一直是国定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精准识别出贫困村42个、贫困户1270户、贫困人口68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6%。群众因病残、缺资金、缺技术、发展条件受限致贫现象突出。莽莽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渴望着美好生活。

 

凝聚力量

用辛勤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从前我们是人畜混居,饮水也有限,自己喝的都不够,更别说耕种了。村子里如果有人病了,只能靠人背着扛着下山就医,有时候走在半路上,只能眼睁睁看着人病危。”浪充新村村民罗绒扎姆永远忘不了以前生活的艰辛。

近年来,在广东省和省内泸州市及十多个省直部门的倾情支持和鼎力帮扶下,乡城县带领3.3万群众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做到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摘帽”开展,一切资源向“脱贫摘帽”倾斜,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让脱贫工作成为全县的统一意志和集体行动。

在脱贫攻坚热潮中,乡城县调集一切力量集中攻坚,将脱贫攻坚指挥部建到乡上,将脱贫攻坚战斗室建到村上, 出台《乡城县精准扶贫责任追究办法》,建立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村“四个一”帮扶力量统筹管理机制,强化台账式管理,挂图作战。同时,实施贫困家庭分类管理,落实每月任务清单制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对部门、乡镇实行流动红旗鼓励和黄牌警告奖惩制度。

“我们一年四季都驻扎在村里,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每天入户指导产业发展,宣讲政策促观念转变,和群众同心协力,只为让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勒斗村第一书记列布和所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一样,每天都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奔忙。

全县各级干部腾出精力下沉一线与贫困户一起找穷根、挖穷根,分类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常态走访、帮扶发展成为了当地的最美旋律。2018年,乡城县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16元,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夯实基础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

脱贫攻坚,号角嘹亮。乡城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五年间,把精准贯穿于扶贫和脱贫全过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整村搬迁为重点,以整村提升为突破,采取过硬举措,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开展脱贫攻坚。

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创新提出以小路、小桥、小水、小能源为代表的“四小工程”建设。先后投入资金近1亿元,实施 “四小工程” 388项,完成247公里农村公路和26座桥梁建设,农村道路硬化由2012年的14%提升到100%。实施了121处水利工程,解决了23381人吃水难、4500亩耕地灌溉难问题。实现农村通村通户路、居民用电、安全饮水、通讯网络、广播电视信号、太阳能热水器全覆盖。同时,通过引导开展“环境卫生村”“清洁卫生户”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养成了好习惯。一件件靶向精准的惠民实事,办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政府投入将家里的用电线路进行规范改造,对庭院进行美化建设,环境变好了,心情也好了,我们脱贫奔康的劲头也更足了。”贫困户扎姆说道。

为改变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乡城县整合资金精准投放,综合推进道路、用电、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州实现“乡通畅、村通达、村通畅”,所有贫困村都达到了 “一低五有”,所有脱贫户都达到了“一超六有”标准。

如今的乡城县,一个个新村依山傍水而建,一栋栋新居装点着绿水青山,富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收入稳定增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在乡城大地上,一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提升成效

全域产业致富增收

脱贫攻坚,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乡城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贫的长效举措,制定全域产业富民行动计划,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确立“全域旅游+南种北养”产业布局,引企业建基地、搞加工、带农户、创品牌、拓市场,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如今,产业已覆盖到全县12个乡镇89个村。

“在光伏园区,我学会了开挖掘机,并用18万购置了一台挖掘机在园区务工。现在连人带车一个月有18的收入,这是以往做梦都想不到的。除我之外,以前全村会技术的只有2个人,现在村里有10多人会开挖掘机、9个人会开大车,大家收入都很可观。”普龙村村民格绒曲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曾经荒芜的山坡,如今10余万块光伏电板在山坡上展开,发散着幸福的光芒。项目所在地的正斗乡政府引导群众组建劳务公司,实行统筹务工,规范运作,实现群众就近务工增收。仅2017年,光伏园区为群众带来土地流转收入约45万元,户均增收2812元,务工收入达700余万元。

“以前靠虫草松茸季节挣钱,现在村里旅游发展了,家里卖菩提籽和到菩提公司加工菩提,一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仲德村村民地色拉姆不停地感谢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好处。

据悉,乡城县立足“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项产业整村脱贫”的思路,在产业发展中,以“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开展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发展牦牛、藏系绵羊、酿酒葡萄等种养专合组织89个,群众从产业发展中普遍受益,脱贫步伐稳步加快。如今,种养业、中藏药业、旅游业、文创产品开发、新能源开发取得突破, “一村一品”产业全覆盖,“一乡一品、一乡多品、多乡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何才华)

 

 

“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游客行走在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农房民宿前。

据悉,近年来黄桷坝村大力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和业主,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文旅和田园综合体,将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饭桌变餐桌,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有效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李小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