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志
月儿渐圆,燕子南飞。每至中秋,我便不由自主地将牵挂、思念、团圆,这一些美好的词语给中秋节,也会想起44年前那半块月饼带给我的温暖……
17岁那年的秋天,我生病,只身一人前往100多公里外的堂爷爷所在的城市看病。病治好时中秋节临近。为了赶在中秋节与家人团圆,堂爷爷提前一天给我买好了回家的渡轮票。如果一切顺利,渡轮过江后再乘坐50多公里的三轮篷车,中秋节当天中午就能到家吃午饭。可人算不如天算,那天渡轮靠岸后雨越下越大,坐了七八个人的三轮篷车艰难地行驶在泥泞的路上。大雨导致河水猛涨,把前方一座桥冲毁了,桥完全修好要等到第二天。当时,归心似箭的我脑子一片空白,躲在茅草房下看着下个不停的倾盆大雨,竟急得嚎啕大哭。这时,一位跟我母亲年龄相仿的婶婶走了出来,她知道我回不了家,无处安身后,立即把我拉进了她的家里,说道:“小娃子,不能回家过中秋节,就在我家过吧。”
在我们那儿,中秋节午餐要做好吃的饭菜。婶婶做了满满一桌菜,比我家里任何一年的中秋节都要丰盛。午饭后我跟这家里一个小妹妹聊天得知,这家叔叔好几年前因病去世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五口人。小妹妹还告诉我,自从她父亲去世后,她家就没有过一个像样的中秋节,今天中午这顿丰盛的午饭,多亏我的到来。鱼是妈妈趁雨天在河沟里捕的,鸭子是从邻村舅舅家借来的,一斤多猪肉是从肉铺赊来的。我感激地朝在厨房忙碌的婶婶望去,眼眶早已湿润了。
中秋节的重头戏是晚上赏月、吃月饼。我最爱吃的是端午粽子和中秋月饼,但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月饼很少。那天晚上,由于大雨,没法赏月,婶婶从一块油纸里拿出五块香喷喷的月饼,先递给我一块,另四块分别递给她的四个孩子。我知道我吃的这块月饼是婶婶的。我急忙将月饼递给婶婶,说自己从小就不爱吃月饼,可婶婶死活不接,说月饼只有娃子们吃,哪有大人吃的。我将月饼掰成两半,说道:“婶婶,今天多亏您,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不然我会无处安身,哪有什么月饼吃,这半块月饼您吃。”婶婶还是死活不接,说自己不爱吃月饼。这时一旁四个比我小的孩子也帮我劝说,婶婶才终于将半块月饼接到手里,转身忙碌去了。
晚上躺在床上有些想家,也不知道啥时候才睡着的,待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早已日升三竿了。起床时我发现昨晚给婶婶的半块月饼放在床头边,这时一个小妹妹跟我说,她妈妈一大早摘了很多自家种的菜到镇上卖去了,到晌午才能回家,锅里有煮好的稀饭,叮嘱我起床后稀饭就着这半块月饼吃,并叫我再玩一天。我没有再吃这半块月饼,找来纸和笔写了封信,感谢素不相识的婶婶那顿丰盛的中秋午饭和香甜的半块月饼,并将堂爷爷给我坐三轮车回家仅有的五角钱,连那半块月饼压在信下面……
从婶婶家出来后,由于没钱坐三轮篷车,我只好沿公路步行回家。
这以后的每年中秋月圆时,我都会想起44年前的那个中秋节,想起那个好心的婶婶,想起那半块香甜并带给我温暖岁月的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