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之前反映隔壁汽修厂污水乱排,当天就有干部来看,隔天就清理干净了!”甘孜州理塘县高城镇康巴三街居民泽拉姆的这句话,正是高城镇“流动办公桌”服务模式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高城镇创新推出“流动办公桌”模式,将民生服务从办公楼“搬”到居民院坝、医院、安置点等人员聚集处,“零距离”服务群众。据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流动办公桌”已开展服务7场次,覆盖群众超500人次。不仅现场解答社保参保、“雨露计划”申报等政策咨询,还帮老年人解决医保缴费、养老认证等“数字难题”6件;收集到城市管道改造、背街小巷车辆停放等民生诉求5件,当场办结3件,剩余2件复杂事项也通过“台账登记+分管副职督办+限时反馈”机制推进整改。
高城镇党委书记泽仁四郎介绍,与乡村服务不同,该模式凸显县城“资源聚合”优势:联动民政、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建“即时响应专班”,居民遇到路灯故障、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可直接对接“专班”,平均响应时间缩至1.5小时;针对县城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安排6个社区干部周末“坐班”,确保服务“不打烊”。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将‘流动办公桌’与网格化管理结合,在人员密集区域增设小型服务点位,让民生服务更精准、更贴心。”泽仁四郎表示,要持续深化县城服务优势,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郎仲霖 叶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