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彭山区:深耕“三农”沃土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抓住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机遇,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深耕“三农”沃土。如今,该区农村地区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不断实现农村美、村民富、产业强的“三农”目标。

深化农改

促农村快速发展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凤鸣街道石家村的果有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据了解,公司通过政府流转土地530亩,投资上千万元种植优质晚熟柑橘,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90万元,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缓解了资金压力。通过三年蓄力,该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柑橘产量有望达到100万公斤,销售额将突破1000万元大关。对于为何青睐彭山区,公司负责人赵德华表示,得益于彭山的政策红利,“土地流转方便快捷,抵押贷款提供支撑,这些政策因素是选择彭山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赵德华所说的正是彭山深化农村改革中的流转土地“四步机制”和农村“两权抵押”。流转土地“四步机制”即通过“三级土地预推、资质审查前置、平台公开交易、出险应急处置”四步,解决土地流转中农民怕“跑路”、业主怕“难缠”、政府怕“兜底”的现实难题,最终实现“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保权益”三方受益的格局。

截至目前,彭山区实现规模土地流转16.5万亩,流转率突破70%,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彭山区域土地流转率更是高达95%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创新对于业主、银行、政府三者来说都是个难题,农村“两权抵押”就是解决农村农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农业产业资金短缺是普遍现象,融资需求长期存在,由于缺乏抵押物,相关部门没有政策“撑腰”,银行不愿贷、不敢贷。为此,彭山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中大胆创新突破,探索出了“五大体系、五方联动”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制度体系。该体系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一揽子”覆盖农村产权融资各环节的制度保障,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输血”功能。

据了解,自“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启动以来,彭山区“两权”抵押贷款笔数和金额逐月上升,逐渐形成了金融和现代农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全区共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6608.08亿元,其中,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151900万元。

党建引领

实现村美民富

走进观音镇果园村,一幅美丽乡村画面展现眼前,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小洋楼一栋挨一栋,硬化道路宽敞干净,葡萄产业成片连块……“口感很好,肉满汁甜。”品尝彭山葡萄的游客,对葡萄的美味赞不绝口。

据了解,果园村是“全省百强名村”“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有着“葡萄之乡”的美誉,全村葡萄种植面积突破6000亩,村民平均年收入实现2万元。这些变化离不开彭山区委、区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也与果园村党支部引领和党员红色先锋模范作用分不开。

20世纪90年代,果园村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想实现“村美民富”的目标,就要改变传统农业的固有思维。为此,果园村坚定不移推进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随着葡萄产业渐有成效,村里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多,种植葡萄的人也越来越多。至此,果园村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型。

葡萄味美,技术为先。为提升果园村葡萄的市场竞争力,果园村通过农民夜校、技术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全村葡萄品质。另外,对于农户在种植葡萄上的各类难题,村里有技术的党员还采取一对一服务,不断帮助农户在葡萄种植技术上更新迭代。

为更好服务葡萄产业发展,果园村打破传统农业社党小组格局,根据产业需要按照专合社、家庭农场、农业农头公司、聚居区等精准分类设置6个党支部,将10个党小组升格为党总支,坚持“围绕产业抓好党建,抓好党建做强产业”主题,通过“四晒”工作法加强党的建设。

同时,果园村通过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党总支成员联系商家、加强品牌营销、发展旅游经济新产业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如今,果园村的葡萄美名响彻海内,“村美民富”的目标也正在实现。

“果园村‘种中国最好的葡萄,过城里人向往的生活’这个曾经许下的美好愿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果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永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红色先锋模范作用,将果园村的葡萄产业发展得更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钱包越来越鼓。

(孟飞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