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2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邓于勇:村民爱戴的“教书先生”

达州市大竹县四合镇石牛村是地处深丘地带的偏远山村,距离县城67公里,全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778户,其中贫困户162478人。石牛村交通闭塞,经济条件落后,被当地人戏称为四合镇的“西北高原”。

20183月,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石牛村的帮扶单位,该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师邓于勇被选派担任四合镇党委副书记、石牛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就这样,一个原本生活在城市的“教书先生”成为了扎根基层、冲锋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战士”。

破解瓶颈

倾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石牛村不仅基础设施差,交通条件也很落后。”刚到石牛村,邓于勇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就连村办公室都由于年久失修成为危房被撤除,只能租用民房作为临时办公点。

为了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瓶颈,邓于勇与村“两委”干部一道积极争取帮扶资金60万元和项目资金400万元,完成了硬化公路8.2公里、便民路2公里,修建完工办公室及配套设施,并督促修建和改造D级危房78间,解决了村民出行难、住房难的问题。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村民幸福指数,他又争取帮扶资金15.37万元,规划并实施村道亮化工程2.5公里,安装路灯62盏,解决了2100人夜晚出行困难问题。

邓于勇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娘家”——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先后给予石牛村阵地建设、道路建设、产业发展等资金55.37万元以及价值25万元的物资支持,并带动全院教师共参与扶贫工作,提供种养技术、医疗技术培训、义诊帮扶10余次;建立了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的卫生室、活动室、广播室、农家书屋,并申请创建了省级示范旅游扶贫示范村,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脱贫致富

找准路子发展产业促增收

贫困群众要增收致富,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有力支撑。来到石牛村后,邓于勇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特点,及时引进大竹县争雨丰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开展药材种植项目,先后种植中药材300亩,吸收30名贫困群众到中药材基地务工,年实现收入达8.7万余元。石牛村从此有了特色产业。

随后,邓于勇多次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致富带头人前往成都及达州周边区县考察学习,最终结合该村的土质条件,决定发展黑花生和南瓜产业。随即,他向单位申请到10万元的产业帮扶资金,购买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并发动农户在石牛村五个组种植黑花生100亩、南瓜200亩。2018年平均推动每户种植户收益2600元。2019年,通过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新发展中药材100亩,套种黑花生150亩,成功吸纳贫困群众21人到基地就业,初步估计实现务工收入7.6万元。

此外,为了带动和鼓励农户勤劳致富,激发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邓于勇争取帮扶资金43111元,购买1万株柑橘树苗,帮助村民发展柑橘产业。“村里搞起了产业,如今大家的腰包都鼓了起来。”提起邓于勇,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真情帮扶

做人人称赞的好老师

村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出现邓于勇的身影。邓于勇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主动融入到村民中去,与村民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把沾泥土的故事、带露珠的素材、冒热气的现象、接地气的问题找出来、讲出来。在入户时,除了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当过医生、教过医学生的他,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村民宣讲医学常识、指导患病的村民用药,为村民累计监测血压500余人次。

“打胜仗,能战斗,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在邓于勇的带领下,石牛村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定期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后备干部4人,发展新党员3人,在党员中培养致富带头人6人;组织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3次;利用农民夜校开展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医疗常识等宣讲17次。

驻村近两年来,邓于勇从一个“教书先生”变成村民人人爱戴的“邓老师”,如今的石牛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开阔了,房屋漂亮了,产业兴旺了,处处散发着蓬勃生机,洋溢着幸福的笑脸……2019年石牛村整村脱贫后,邓于勇依然穿行在田间院坝,全力推动石牛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发生更大的蝶变。(王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