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4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洪雅县“三位一体”种养模式成全国亮点

本报讯 深冬时节寒意浓,但走进眉山市洪雅县,农业产业基地处处被绿意浸染。作为国家生态县、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近年来,洪雅县依托自身实际,大胆改革创新,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做靓有机品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其中,位于洪雅县中保镇的青衣江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国道351线穿园而过,交通便捷,园区以“生态循环、节能低碳、科技高效、休闲观光”为发展理念,整合高标准口粮田、循环经济沼液还田、现代农业水稻项目等涉农项目资金1.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余亩。目前,园区做到“四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联动,实现“三力”(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提升,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让洪雅“三位一体”种养循环模式成为全国亮点。

构建循环“三位”

有机产业体系

雨水、污水分流和粪污干、湿分离到位。该县合理调整畜牧业产业发展布局,全面关停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污染治理不达标的养殖场(户),限养区、适养区推行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广泛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绿色发展技术培训,提升广大养殖户生产技术水平,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全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同时,为养殖场配套沼气池、贮粪池、田间池等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利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堆肥发酵等清洁生产技术,解决养殖污染问题。此外,该县成立洪雅百事康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回收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高品质有机肥,充分用于种植业,初步形成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近年来,该县成功改良牛粪干湿分离、沼液固液分离、粪污管道防堵等技术10余项,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配套粪污消纳土地和沼液管网覆盖到位。该县一是积极探索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以现代牧场为突破口,探索沼液种茶、种草、种菜等循环发展路径,即“牛粪→沼液→管网→种植基地”。投资6000余万元,铺设管道600公里,基本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种养循环经济示范区6万亩,形成沼液循环利用模式,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二是所有养殖场实行“1+1”小循环,配套粪污消纳土地到位,实现一个畜禽养殖场配套一片种植园的“1+1”模式。

沼液使用技术培训和社会化服务到位。该县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PPP模式购买社会化服务,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支持畜禽散户养殖粪污集中处理和种养循环发展。成立沼液第三方服务机构,对畜禽粪污进行收集、转运、处理、管护和利用。同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制发《洪雅县农业循环经济设施管护办法》,按照属地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公司严格按照办法进行设施管理、维护等,将权、责、利明确到每个环节,建立有人管理、有人维护的长效机制,确保效益共享、利责挂钩。目前,每立方米沼液处置费由养殖企业支付3元,政府补贴3元。

形成种养“一体”

绿色发展格局

形成“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循环”有机综合体。该县推行一个畜禽养殖场配套一片种植园的“1+1”种养结合模式,初步形成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既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又解决了农业种植的肥料问题,种养业效益实现“双提升”。目前,全县依托现代牧场、新希望等畜牧龙头企业,大力建设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循环支撑发展茶叶1.4万亩、粮油1.3万亩、牧草1万亩、蔬菜1万亩、林果7000亩、藤椒6000亩,年消纳沼液45万吨,园区内化肥施用量减少80%以上,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节约了化肥开支,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实现每亩节本增收300元以上。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