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新路径——大邑县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围绕大邑县“1392”经济发展,大邑县科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普工作赋能产业发展,依托润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地农业”)建成“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探索出一条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三向协同发力

搭建数字农业管理新平台

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思路,大力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强化系统推动。利用国家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契机,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40万元,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采取“政府+企业”模式,推进大邑县政府统筹、市场化企业参与,现已建成数字农业核心区1.5万亩,辐射带动20.1万亩。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引进市场化企业搭建“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大田农情监测系统、农业生产精准管理决策系统和农业高效生产公共服务系统等17个子系统,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智慧农业产业园服务中心+规模化农场”的农业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三是强化智力支持。润地农业与电子科大、川农大、省农科院、市农林科学院等院校机构开展深入合作,邀请30余名农业信息化专家为搭建平台系统、病虫害监测系统和物联网追溯系统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采用网络授课、线上答疑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栽培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难题的远程实施实时诊断和解答,有效解决科技服务农业“最后一公里”难题。

融合平台功能

构建数字农业管理新模式

入驻“天府科技云”平台,与“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相结合,优化完善“耕地识别、作物识别、环境监测、适种分析、灾害预警、产量预测、精准生产和价格预测”八大功能。

一是提高农业管理效率。通过“天空地”一体化大田农情监测系统,精准获取土壤情况、作物苗情、病虫灾害、气象灾害等数据信息,为农业主管部门统计农情、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如:利用系统模型的自动化跟踪与识别,准确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状况,实现农作物病虫害补助资金等政策性补助补贴发放有据可查。二是转变农业监管手段。依托平台对全县20万余亩农田实行“一张图”24小时监管模式,为政府准确处置秸秆焚烧、垃圾焚烧、农田他用等违规行为提供有力佐证。三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依托平台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开展大田种植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和处理,从育苗、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全过程记录粮食信息,解决粮食“从农田到餐桌”源头信息的追溯和质量控制,提高粮食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为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三大环节

打造数字农业新场景

聚焦农业生产、产业链运营、农村融资服务三大环节构建农业种植周期细分应用场景,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以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一是打造数字农业生产场景。通过互联网设备远程掌握农作物空间分布、水肥状况、长势产量与病虫害情况,根据平台土壤肥力监测数据和施肥模型建议精准施肥用药,实现农资投放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目前,纳入平台地块的农药化肥污染程度降低10%、作物效益提高10%。二是打造农村融资服务场景。与中国农业银行大邑支行等银行合作,依托农业园区厂房按揭、流动资金贷款等信贷产品,补足上下游农资农药、粮食种植、粮食储存烘干等信贷需求,目前已获得信贷支持1000余万元。三是打造农业运营场景。整合农机作业、农资购买配送、农业生产托管、粮食烘干加工及农产品销售等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通过平台与农业企业、银行三方合作,搭建农业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低价农事服务。目前,劳动力用工减少30%、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肥料利用率提高15%。

目前,润地农业在生产环节、运营环节、融资环节和监管环节上,创新构建四大应用场景,形成了粮食生产数字化“平台+中心+农场”的市场运营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成果,在赋能产业发展中成效明显。(大邑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