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6 期 / 第8版:副刊
书的最好时代

    黎均平

7岁发蒙以来,44年的阅读史,就是我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书,见证了时代变迁,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个人的成长进步。现在,每每提起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感觉便油然而生。我发自内心地感叹:我赶上了书的最好时代。

其一,有书可选,有书可读。过去,汗牛充栋便可形容藏书多;现在,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可供选择的书多也不过分。据统计,近些年每年仅国内出版的各类图书即达几十万种。书的选择面宽、选择性强,足以满足我们的个性化需求。

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自由地遨游,自主地选择,书市完全呈现“买方市场”的特征,读者真正成了上帝般的顾客:书随便选随便读,一切皆由你说了算。而此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曾经历过“一书难求”的窘况:书十分紧缺,到处找书借书,有时甚至无书可读。不是人在选择书,而是书在选择人。在书面前,作为读者,显得相当地被动和无奈,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几无选择余地。两相对比,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逆转,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其二,有钱买书,有闲读书。近年来,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一降再降。与我们的收入相比,购书支出所占的比例虽然不高,但购书的金额可谓一涨再涨,多买几本喜爱的书,也丝毫影响不了我们物质生活的质量,这在过去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我们买书读书没有“为稻粱谋”的压力,不必为衣食担忧,不必为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发愁,集中归结为一句话:不差钱。买书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或逛书店挑选,或在手机、电脑上网购,或直接向作者微信订购,方式灵活快捷。

在不差钱的同时,还不差时间。每年国家法定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有一百多天,占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你只要愿意,并科学合理安排“八小时”内外的活动,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供你差遣、供你阅读。正如马克思所说,时间的节约与分配是首要的经济规律,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现在的时间真如“海绵里的水”,你只要屏蔽各种诱惑、干扰,摒弃浮躁、功利等消极心理,做到完全沉下来,你就可以想快则快,想慢则慢,静静地品读品评,尽情享受书带给你的“至乐”。这一切的一切,得要感谢时代发展进步,使人从生产力提高中极大地解放了出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在得到比较充分的尊重和落实。

其三,有兴趣写书,有能力出书。书读多了,就有话想说;想说的话多了,就想写文章;想写的文章多了,就想写书。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其实,写书没有那么深奥。写书,就是与人对话、与己对话,把自己想说的话集中拿出来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传递的无非是信息、感情和思想。

去年,我也写了一本书,是散文诗集《低处无风》,包括代序和代后记都是自己写的,自费出版,不推销、不售卖,只赠送和做公益。花钱不多,算是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哦,我也可以写书出书。”不为附庸风雅、爱慕虚荣,不为追名逐利——在出书之前,凭着作品数量和质量,我已顺利地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不少作品在全国或者全省获奖。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和想法,回退几年或者几十年,要么是不可想象的,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是知难而退。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说,书是我生命里的一部分。我要感谢书,感激书,但我更要感谢、感激、感恩赶上了让书无比幸运的好时代。这是书之大幸,我之大幸,更是国家和民族之大幸。

最好的时代,尤需我们深情拥抱,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