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7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我省精准施策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四川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每年输出劳动力2500万人左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民工转移输出面临着用工信息不通、道路交通不畅、健康风险高等多重困难。即便成功转移,部分返岗农民工因工资待遇、岗位丢失等情况又出现返乡现象。如何助力再就业?笔者日前进行了调查。

入户走访

摸清二次返乡人数

来自省人社厅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四川全省已转移输出农民工2378.1万人,居全国第一位。而截至去年底,我省农民工总量为2482.6万人,在春节前返乡的有2038万人。“基本上把返乡的农民工都成功送出去了。”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但返岗之后,省内却出现了二次返乡的农民工。笔者从多个县级人社局了解到,今年34月份,全省组织“春风行动”,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持续发布全国各地复工复产政策和岗位用工信息,但仍有部分农民工最终选择再次返乡。

杨军是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蒲莲乡人,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打工已有8年。据杨军介绍,和他结伴出行的工友再次返回广安的数量比较多,有些是因为公司倒闭没了岗位,有些是因为企业效益下滑工资降低,还有的则是在外面做生意赔了钱。

要帮助二次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排查摸底二次返乡人员。通江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该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主要通过村社、乡镇、县级部门层层收集汇总的方式进行统计。

在宜宾市叙州区,该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依靠乡镇(街道)工作人员、村(社区)工作人员和村组网格员入户走访摸排,精准到户,梳理到人,建立全区信息台账并动态进行更新。“截至目前,叙州区二次返乡农民工有257人。”该负责人说。

助力再就业

域外基地收集用工信息

统计出二次返乡人员数量后,各地政府开始想法设法“消化”。笔者从多个县级人社局了解到,县级政府在吸纳和“消化”二次返乡农民工上,主要有本地解决和转移输送两个办法。在巴中市通江县,该县累计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工5117个,目前正在资料申报和审核工作中,预计安置就业5000人以上。而在宜宾市叙州区,该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招聘,企业招工、各类公益性岗位等目前能吸纳1300余人。

如何帮助村民再次外出就业?通江县目前在北京、新疆、重庆等地建立有8个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可通过联络处收集当地及周边城市用工信息,及时反馈并推送给通江籍劳动力,鼓励他们外出就业。同时,通江还加强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联系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人社部门,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及时组织贫困劳动力到对口地区就业。

叙州区人社局计划在叙州籍农民工较集中的成渝双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新疆等地,依托当地商会建立农民工驻外工作站,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劳动力输出。“目前,已在重庆建立驻外农民工服务和就业促进站,其余四地将在今年陆续建立。”叙州区人社局负责人说。

“无论是一次返乡还是二次返乡,省内各地对输出的农民工持续开展了跟踪服务。”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道,巴中市依托56个域外劳动基地和104个农民工服务站,了解外出农民工信息、疫情防控、困难救助服务需求,进行“心连心”跟踪服务。达州市则先后与浙江温州、丽水、台州等10个地区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促进达州籍农民工在当地能就业、稳就业。(张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