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7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张鸿: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走进龙洞坝村的第一天,我就暗下决心,不管多苦多累,一定要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近日,在达州市大竹县清河镇龙洞坝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正在整理大排查工作资料的第一书记张鸿道出了心里话。

近年来,在张鸿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医疗救助等措施,龙洞坝村如期退出贫困村序列。

想方设法破瓶颈

“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团糟”,这是几年前的龙洞坝村道路的真实写照。20166月,身为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的80后姑娘张鸿被组织选派担任龙洞坝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她积极摸排走访,了解到道路问题是头等大事。于是,她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商量,多方筹资,对通村通组道路进行修缮硬化,对狭窄的通组道路进行扩宽,使村民的出行及物资运送变得畅通。目前,全村通组路覆盖率达100%

“张书记真是为咱们村办了一件大好事,不然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好路!”该村五组贫困群众陈明珍满脸欢喜。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龙洞坝村活动场所设施不齐全,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文化扶贫显得尤为迫切,张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跟村“两委”干部商量后,她东奔西走筹集资金,很快,一处观景台和3个相辅相成的观景亭搭建而成。

“以前村里条件差,本村的姑娘都要嫁出去,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不愿回来。现在不一样了,路修好了,文体娱乐场所也有了,我们村一点儿也不差了。”四组贫困群众周世华由衷地感慨道。

因地施策拓门道

“村里年轻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劳动力严重缺乏,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产业确实让我很头疼。”说起刚上任时村里的现状,张鸿心里直捣鼓。

了解到龙洞坝村有种植青脆李的传统,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群众意愿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后,她邀请县农林局专家到山上实地察看,最终决定发展青脆李种植。由于本地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张鸿还积极争取到“娘家”县政协的支持,建立了品种改良示范基地,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老化树种进行品种改良。

“发展种植业太过单一,如果遇上低温多雨,风险太高。”张鸿如是说。为此,她争取项目资金,完善了李子园旅游设施建设,修建了观光亭、公共厕所、休闲步道等,逐步形成了“清河李花节”旅游品牌。

为拓宽销量,今年,在张鸿的带领下,龙洞坝村升级改造了李子园交易市场,新设立了5个临时李子收购点。同时,主动联系了大竹县电商平台,吸引了大量的水果收购商前来收购。预计今年李子出货量将提升10万公斤,增收近50万元。

用心用情办实事

“感谢张书记,要不是她的话,我们一家早就过不下去了,哪还有现在的好日子哟!”二组贫困群众吴国明热泪盈眶。

吴国明原本在外务工,年收入8万元左右。因其父母相继生病,妻子精神病复发,家中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他只好辞工返乡,全家失掉唯一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了解到吴国明家情况后,张鸿经常去看望慰问,了解到他有养蜂的想法,便推荐他参加李子嫁接、蜜蜂养殖等技能培训,并帮助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和产业扶持资金。吴国明不但李子种植得好,蜂蜜经营也不错,如今,吴国明成了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李子园的“生意人”。

“从龙洞坝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看,因病致贫占50%以上。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对有劳动力的进行‘造血式’扶贫,无劳动力的开展健康扶贫救助,不再让群众‘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张鸿说。

目前,龙洞坝村建有标准卫生室,配有一名村医,定期开展健康普查,村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人人享健康”的目标。(王晓林 邓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