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6 期 / 第8版:副刊/墨香天府
励志性文艺评论的特别意义
——读《风自青萍之末起——马忠及其文学批评透视》有感

● 许庆胜

西方文艺批评大家杜夫海纳在《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说过:“不同的知觉者在艺术品中发现的意义和作品的深度是不同的,但不管什么意义,总是在作品中发现的,而非他自己外在赋予作品的。”这话语的学术深度是显明的。由此看来作品意义的发现,除了作品本身之外,也与阅读者的审美经验、知识储备等因素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读完赵定贵教授编著的《风自青萍之末起——马忠及其文学批评透视》,其厚重令我非常激动。

从《风自青萍之末起——马忠及其文学批评透视》的整体气韵观照,这60多篇文字皆因马忠文艺评论天赋的超逸令人大为惊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李明泉先生写道:“大吃一惊”“不得不感佩与惊喜”,可以说这种吃惊与敬意是基本表露在《风自青萍之末起——马忠及其文学批评透视》内所有参与评价的评论家们的心魂之中。更可掂量出该编著的顺应时势及编著者的敏锐发现与选择突出智慧。这种文化伯乐精神是值得其他地域,甚至值得全国性的文化机构以及大学效仿与学习的,并可以此为契机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发现和选择拓展突出文化优秀人物的良好氛围。李明泉先生在为该书所作序言《向评论世界敞开思考和言说》中具体阐释道:“一般而言,文艺评论具有介绍作品、判断是非、寻找意义、表达思想、引导创作、提高审美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对新人新作予以热情而真诚的评价,能充分而切实地发挥评论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独特作用。”说句实在话,能进行文学创作,尤其是具体诗歌、散文、小说等等创作的作家、诗人比比皆是,业余作者更是多如牛毛。但创作的确是分层次的,有的仅仅是爱好,打发剩余的时光,就像饭后吃点水果,吃也可,不吃也不饥饿,不辨方向,不根据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创作,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是顺兴趣使然,盲目地前行,结果自己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偏差。所以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杰出批评家的指点迷津,才能拨云散雾以至豁然开朗。但是,再进一步说,现在作家、诗人不缺,而能指点迷津的评论家太缺乏,除缺指点迷津外,更缺信心上的鼓励。马忠恰恰具备这一作家、诗人所欠缺的天赋才能,而更具有批评家指点迷津的优势。所以他的文学评论一经出世,便得到了文学界的一致欢迎与好评,尤其是特定地域的推崇和赞扬。

所以,赵定贵教授编著的《风自青萍之末起——马忠及其文学批评透视》,对于文艺评论的启迪效用,尤其是文艺评论队伍更积极的建设壮大,意义就太明显了:本书可以无限制的推广、发行,甚至可以作为优秀教材广泛推广。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有言:“一个艺术家的基本质量:感觉的敏锐、情感的深沉、心灵的丰满。”这种优秀“基本质量”在赵定贵教授编著的《风自青萍之末起——马忠及其文学批评透视》中,更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进一步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