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间,首个全国科普月渐近尾声。回望这段与科学同行的日子,我省各地紧扣不同群体需求,创新打造系列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从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到干货满满的知识宣讲;从前沿科技的生动解读,到科学精神的深度传递……这些特色活动让科普的触角延伸至城乡每个角落,既打破了知识传递的壁垒,更让“科技改变生活”理念悄然融入大众心中,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绵阳市 3000余名师生逐梦仙海
9月20日,“筑梦科技城 科创向未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青少年科创荟暨2025年全国科普月绵阳市主场活动在仙海区拉开帷幕。作为首个全国科普月的重点活动,此次盛会由绵阳市科协、市教体局等单位(部门)主办,吸引了涪江流域相关市、区的180所学校,超3420名师生参与。
为期2天的活动中,第四十届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九届绵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十届绵阳市航空航海车辆模型比赛同步开启。选手们围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P3A-1遥控特技”“机器人挑战”等20余个赛事项目展开同台竞技。
活动现场,精彩纷呈。机器人灵活穿梭,精准执行各项指令;遥控电动滑翔机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精准降落在定点区域;地面的车模飞速驰骋,引得观众阵阵欢呼。选手们专注的眼神、紧绷的神情、利落的动作,构成了现场最动人的风景线。
赛场之外,两大成果展示区人气爆棚,将青少年的科创奇思与“大国重器”的科技魅力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上,科幻画、科幻作文、科幻小说、科学影像、调查体验及科普视频等各类优秀科技作品琳琅满目,充分展现出孩子们面对科学时丰富的创作想象力。而在青少年科技教育类展示展演区域,天宫二号、神舟返回舱、长征系列火箭及月球着陆车等模型展品整齐排列。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围在模型旁,不时小心翼翼地伸手触摸,眼神中满是好奇与向往。
“太厉害了!”来自仙海区中心学校的参赛选手何嘉豪在展演区体验后,脸上难掩兴奋之情。现场的科学实验秀、机器人表演、专业级模拟飞行器体验等活动,让科学从“看得见”变为“玩得到”,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打卡点”,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趣味与魅力。
据悉,本次活动紧密结合绵阳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依托仙海区打造科文旅融合体验首发地资源,创新构建“科技+文旅”融合新场景。这不仅是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促进科技科普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还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弘扬了科学家精神,提升了全民科学素质。
“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舞台。”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集竞技、展示、互动于一体的科创盛会,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真切触摸到科技的温度,更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科创向未来”的种子。待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未来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科技之花,为绵阳科技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本报记者 马静璠)
南江县 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
近日,巴中市南江县科协、县委宣传部和县教科局联合在四川省南江中学,举办首个全国科普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报告会,400余名青少年、科技工作者代表、机关党员干部及县级学(协)会、院士(专家)工作站负责人到场聆听。
活动特邀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符宇航,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铸就青春报国志”为题作主旨报告。她从中国科技发展、科技人员成长历程及科学家精神弘扬等方面,生动解读了科学家精神内涵与践行路径,并鼓励听众追逐科学梦想。
参会青少年表示,此次报告会让他们受益匪浅,今后将把严谨、奉献、报国的科学家精神融入学习中;科技工作者代表也承诺今后将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为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下一步,南江县科协将持续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以学习交流、专题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向不同群体传播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担当作为,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为县域创新发展注入动力。(曾池)
资阳市 多领域科普惠及市民
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资阳市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等主题,联动多部门、多领域开展了系列特色科普活动,以丰富形式、多元内容为市民送上“科学盛宴”,全方位赋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9月,资阳市档案馆与市科协联合推出“探寻档案里的科技记忆”档案科普系列活动:在资阳市档案馆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科技赋能资阳发展”主题展览,精选不同时期科技档案,涵盖交通、产业、城乡建设、民生等领域,以图文实物结合、新旧对比形式呈现资阳科技发展脉络,还特设“科技名人在资阳”专题,展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的档案与科研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资阳市政府举办档案科普讲座暨业务培训会,吸引全市200余人参加;开展互动体验活动,专业人员现场演示档案冷冻杀菌、日常养护流程并指导学生模拟操作,还推出数字档案查询体验活动;此外,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了“档案里的科技记忆”短视频和“科技小知识”专栏,扩大了科普覆盖面。
同期,资阳市科协联合市中心医院在雁江区三贤祠街道四三一社区开展中医科普活动。“甘草仁心”志愿服务队通过“小小中医师职业体验”“中医公益课堂”“健康义诊行动”品牌项目,为居民讲解养生茶饮配方与功效、演示穴位按摩手法、带领辨识常见中草药,还向大家传递了“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
聚焦全民眼健康需求,资阳市科协、资阳近视防控中心策划了特色科普活动:在专业力量赋能方面,联合雁江区教育与体育局开展近视防控队伍专项培训,吸引全区120余名中小学教师、校医、卫生工作者参与,培训内容涵盖近视形成机制、筛查标准、校园干预方案等;在科普形式创新方面,借助AI技术打造“开学爱眼护眼第一课”线上课程,以动画、互动问答等形式展开,科普效果显著,覆盖全区近2万名学生;在沉浸式体验活动打造方面,近视防控中心每周六开放“小小眼科医生”职业体验活动,6~12岁儿童在医师指导下完成模拟视力检查、为家长讲解护眼小常识等任务,有效增强儿童的护眼意识。
9月中旬,资阳市第八届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雁江区举行。大赛期间,10余名乡土人才带来小麦种植、水稻培育、柑橘提质、特色酿酒及蜀绣、竹编、桑茶等创新项目,以“短视频+ PPT路演+现场答辩”的形式展开角逐,最终评选出金奖3名、银奖4名、铜奖4名。资阳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对获奖项目进行跟踪,推动成果转化,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此次资阳市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覆盖档案、中医、眼健康、校园、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以创新形式、精准服务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为科技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资阳市科协供稿)
东坡区 打造沉浸式科普活动
学生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近日,东坡区2025年首个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眉山中学百坡分校举办。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为师生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科学盛宴。
活动现场,既有无人机编队与机器人舞蹈展现出的未来科技感,又有同学们深度参与的科学探索:在物理与化学体验中,大家通过声炮、水火箭、半球拔河感受物理原理,亲手操作“粉尘爆炸”“氢气爆炸”实验,观察“变色龙”溶液变色,还能近距离接触“烈焰掌”;在生物领域,大家拼装人体模型、观察植物气孔,通过监测设备实时感知种子呼吸与酵母发酵,让抽象的生命现象变得直观可视。
互动体验环节同样丰富多元。学生们借助VR设备沉浸式探索虚拟世界,与象棋机器人一较高下;在红十字会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应急救护技能;通过东坡同心志愿服务中心老师结合真实案例的讲解,系统学习禁毒反诈知识。
此次活动巧妙地将课堂教学搬到室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局限。它以沉浸式、互动性体验为载体,不仅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生动传递了跨学科知识,更在动手协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了科普活动“激发兴趣、拓展视野、营造快乐学习氛围”的重要作用。(本报记者 苏文保 文/图)
泸县 多部门协同构建“大科普”格局
近日,泸州市泸县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泸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县科协、县委宣传部等单位承办。县科协全体干部职工、相关单位代表、群众代表等约200人参加。
启动仪式精心策划了丰富的科普主题活动,让科学知识以更生动的形式触达大众。舞台上,包含科普元素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表演过程中还穿插公民科学素质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在互动中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其中,泸县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了活力四射的街舞表演,更献上了有趣的“活力魔法实验室”科学实验秀。通过直观的现场演示,既展现了青少年的蓬勃朝气,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现场还设置了科普知识展览区与科普宣传台,供市民自主参观学习。展览内容涵盖前沿科技成果、生活常识、防灾减灾、健康养生、居家安全、低碳环保、禁毒防邪等多元领域,满足不同群体的科普需求。各相关单位的志愿者在宣传台为市民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耐心讲解科学知识。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000余份。
启动仪式后,泸县科协将在全县深入开展“龙城科普大讲堂”“科普五进”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提高“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深入开展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联合行动,组织县级学(协)会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乡村振兴科普示范基地指导农户种植养殖技术;动员各校园科普场馆、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科技节、科学实验、研学旅行等活动,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大科普”格局。(张光元)